成都物流公司,通达系与京东物流之后

一年一度的大促步入尾声,你买的商品到了吗?最快的一单要多久?

11月1日,物流指闻的一个同事就签收了购买的iPhone 13,从下单到签收,用时不到1小时。如此时效并不奇怪——不是因为大促时的预售,而是靠随时可得的即时配送。

事实上,像物流指闻同事这样的消费者不是少数,根据达达集团公布的数据,11月1日-11日,京东小时购、京东到家上,家电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超10倍,手机通讯同比增4.7倍,图书音像、美妆护肤、母婴、宠物、家居家装、服饰运动等均有同比翻倍以上增长。

而这也让一个事实更加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:即时消费俨然已和线下门店、传统电商一样,成为了大众化的消费渠道。正如相关报告揭示的:即时消费呈现出全客群、全地域、全品类、全诉求、全场景、全天候、全渠道、全触点、全服务、全速达的趋势。

考虑到传统渠道流量成本不断上涨、新生代消费偏好的变化,以及快节奏的生活习惯、懒人经济的发展,尤其是疫情导致线下门店客流量锐减,这一市场增长可期。这也是为何近一个时期以来,京东、阿里、美团等一众互联网巨头频频发力于此。

商流决定物流,上游这般变化,自然值得物流行业关注。

商流变迁,物流改造

回顾过往,商流每一次变迁,都产生了一波机遇,成就一批企业。

以电商为例,基于物流模式,我们划分为三类:远距电商,典型如淘系,成就了通达系快递;近距电商,典型如京东,成就京东物流;如今的即时消费,我们可以划入微距电商,它所带来的时代红利,谁能抓住?

当下,在这一赛道中,在即时配送方面有一定积累的,无外乎四大头部玩家:达达快送、美团配送、蜂鸟即配、顺丰同城。过去一个时期,上述玩家一边不断打磨基础能力,一边陆续公布了相关服务产品。但从公开信息看,玩家们的能力多聚焦于“配”,优化多体现在“运”。这固然为即时消费市场提供了一定的物流基础,但如果细细观察远距电商和近距电商时代的物流迭代,你会发现二者对物流所进行的优化并不局限于运,亦或仓这样的单一环节,而是全链路的改造。

以快递为例,其之所以能支撑远距电商的兴起,除了网络优势,也因为成本优势,而为了降低成本,一直以来收运转派环节的创新一直进行,小到面单,大到快递柜/快递驿站的兴建;上游的改造更是深入,比如设立电商事业部、重构供应链等等。近距电商同理,京东物流高效履约背后,离不开其在仓网布局、仓内优化、分仓布货等方面的积累。沿着这样的逻辑,要构建适配微距电商的物流基础设施,显然不能仅围绕“配”做优化,而需要做全链路的升级。

相比于远距电商与近距电商,微距电商所需要的改造甚至要更深入,一方面如今已是全渠道的时代,线上线下要融合、线下门店要数字化,另一方面相比于一仓发全国的模式,微距电商面对的店仓一体是微型履约中心,这既是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的工程,也牵涉了一系列复杂问题,比如人员的管理、库存的打通、效率体验成本如何平衡等等。举个例子,实体连锁商超店内商品种类往往数以万计,商品可能还分布在不同楼层,当用户选购了多种商品,如何能又快又准的完成拣货?

也有局中玩家洞察到了上述痛点。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、董事兼首席技术官杨骏就曾指出,“如果要为一家零售门店提供优质的物流履约服务,仅仅做好配送是不够的,我们还需要深入履约链条上游的仓储和拣货环节,才能全方位地赋能零售商。”

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,今年11.11,达达快送首次正式发布“仓拣配”全链路即时履约服务全景图,基于海博系统、沧海系统、智慧物流系统等数智化能力,对门店仓储、拣货、配送三大环节进行全面升级,以期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即时履约的极致体验。

达达快送的答案

如图所示,达达快送的履约配送能力得到完整展示。

对于前文提到的“仓”这一环节的痛点,依托海博系统,达达快送可以根据不同商家业态、单量规模的具体需求,提供拣货仓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,输出库存管理能力,帮助商家打通线下库存、降低缺货率、提升库存周转率。不仅如此,达达集团还和商超联动,在商超内部设立“店内仓”,提前将线上销售商品放到仓内,拣货范围从整个卖场缩小至“店内仓”,拣货时间也大大缩短。

而在“拣”这一环节,达达既能提供系统,也可以提供服务,如果商超选择依靠自身的店员进行拣货,达达自主研发的海博系统中“拣货助手”可以帮助其高效精准拣货,优化用户体验。如果商超缺乏人力进行拣货,还可以通过达达优拣获得众包拣货服务。据达达平台数据显示,应用达达优拣的门店相较于应用前,拣货时长降低15%,取货时长下降23%,每小时拣货速度提升18%。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,拣货效率的提升也经住了大考。据达达快送公布的战报显示:相比618大促,11.11期间达达优拣的日均拣货单量增长69%,但拣货履约率仍然能够维持在98%以上的高水准。